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理论研究 >> 正文
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时间:2017-03-30    来源:    作者:

问题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飞 李英平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问题教学法”的发展,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和“问题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指出在运用“问题教学法”中应该注意的环节,为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做了些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实效性;情境;启发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一、问题教学发的由来、发展及内涵

(一)问题教学法的由来和发展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重要价值。发现问题—反复思考—得出方法—解决问题,问题是学习的源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讲启发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有问题、有疑问对进学有重要意义。在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问题教学”思想的起源。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都发展了问题教学思想。

1、中国古代问题教学思想

“问题教学”思想在我国出现很早,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都重视“问题”。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就是孔子师生在互问互答中实现的。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把握时机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教学。朱熹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讲:“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都强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问题对进学的重要性

2、西方“问题教学”思想的发展

“问题教学”思想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以说是最早的问题式教学。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苏格拉底发现错误时不及时的纠正,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出新的问题,使学生的回答越来越荒谬,最后承认自己观点的错误。苏格拉底通过逐步引申、推理、归纳,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助产术”被看作是西方问题教学的源头。

在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它成为现代问题教学法实施的雏形。即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学习步骤。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法”。把问题教学推上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道路。他主张由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面对情境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布鲁纳问题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探索和发现学习。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进行了“问题教学”的研究。使问题教学法有了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二)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在《辞海》的解释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及合理假设,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1]《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2]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指出“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在探索中尝试解决问题”[3]总的来说,问题教学法是按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一开展互动解决问题一总结”这几个步骤展开教学活动。[4]

问题教学法在宏观上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具体的来讲,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总之,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思政工作。新形势下,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状态良好。调查显示,在对高校思政课的看法上,93.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政课。[5]85%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91%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满意”。[6]思政教育尽管整体状态良好,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教师“满堂灌”、师生互动少等问题,影响着思政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第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存在 “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不够”的问题。[7]59.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死板。[8]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广泛的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教学法比例达67.43%,和启发学习、专题研讨等教学方法相比,直接讲授法占69.92%。[9]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三,多元思想、多种价值观念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国新闻署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10]这种状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如何看待西方先进文化、如何看待生社会主义;如何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入学生之心,入学生之脑,上下功夫。

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问题”的出现是思维活动的前提。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是推动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强大动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思考、研究提出问题,并通过深入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发现教学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哲学、外交等等方面,而且,和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要运用这些原理去认识、分析社会现象。“问题教学法”契合了思政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实践明,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观察、调查、收集材料、撰写心得体会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经过实践了解社会现实;通过认识甄别、价值选择产生思想共鸣,最终经过学生独立的探索和反思得出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结论。这种结论,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认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反过来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会进一步转化为促动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立意识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判断、理解、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问题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有助于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使他们带着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果”,可以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坚强的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独立思考、批判精神等主体意识会得到发展。

(三)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教学法”在思政课堂的运用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如前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问题教学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理论知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涵盖了探索性、实践性、经验性、创造性等诸多问题;教学评价多元化,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层次、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四、问题教学法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一)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问题教学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开展。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遵循针对性、启发性及趣味性的原则,以学生的年龄结构为立足点,培养其学习兴趣。尤其要注意的是,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思政课理论性较强,而且伴有大量的史实,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九零后”大学生来讲,因为没有相应的经历,所以很有距离感。因此,要把与学生的生活有交叉的材料作为切入点,促使学生在困惑的同时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互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提出优质、有效的问题,更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出问题要注意以下因素:

1、问题要具备真实性,要联系学生实际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要契合学生们共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和学生的经验、经历产生共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只有当他有机会从其经验中做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11]教师应该从学生们关注素材为切入点,联系国际国内热点、爱国主义题材、军事、政治、国际关系、传统文化等等问题,以趣味性的话题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2、问题要具有一定深度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问题的深度。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问题的深度方面,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问题的难度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答案,如果问题设置太难,学生得不到正面的“强化”,得不到“甜头”,就会丧失信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其次,问题在精不在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质量,问题在精不在多,点到为止,不用面面俱到。给学生有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第三,问题不能脱离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太大,学生提不起兴致,不能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问题设计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典型性和针对性,问题指向的目标明确、清晰。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时要明确问题提出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的论点、论据、得出的结论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走向,最终服务于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三)解析问题

解析问题在问题教学法实施中非常重要。这个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充分的表达思想,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的体现,要按照“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制,开而弗达”的原则,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课堂中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或者教师提出合适的问题);学生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判断、集体讨论,然后得出一个或者数个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问题的解决有可能陷入僵局,这时候,要求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可以是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发问;也可以是为学生提供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总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较好的控制课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如下:褒奖35次,约占比例为67.3%;中性点评15次,约占比例,28.8%,两者相加约为96.1%,而批评诱导式启发只有2次,约占比例为3.9%。[12]分析这一结果,不难看出,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占主导,但问题是我们在看到正面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看到过多的褒奖对学生不利的一面,即正面褒奖过多,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觉得得到好评很容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强心和好胜心,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当是正面和负面评价相结合,坚持以正面诱导为主。

(四)总结反思

在激烈的讨论和各抒己见的发言之后,结论似乎已经呈现出来了。这时候,需要教学活动的主持者、领导者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和反思既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学生必须参与的过程。也就是说,总结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反思。

教师的总结反思应该贯穿思政课的整个过程中,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从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讨论和回答的各个环节中,观察和感受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方向的正确与否等,及时的总结和调整问题导向。从学生的角度讲深入的思考,得出了结论,再听取教师的总结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问题整体性的把握、零散知识点的整合、归纳等等。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总结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另一方面,使学生总结出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046.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86.4

[3]马赫穆托夫.现代的课[M]北京:外国教育出版社,1984:46.

[4]邢晓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12

[5]刘伟兰.赵繁迪.赵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23.

[6]努力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取得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8—10-20.

[7]宋德源.五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基于广东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2(6):67.

[8]刘伟兰.赵繁迪.赵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23

[9]何小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市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

[10]金鑫.中国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5.

[11]杜威.杜威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85

[12]徐剑.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以问题教学法为例.思政教育[J].2013.10

作者简介:

高飞(1977—),男,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

李英平(1950—),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Th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GaoFei LiyinPing

(Shanxi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030031,China)

Abstract:B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blem teaching metho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points out that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 teaching method", and makes some meaningful attempt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Problem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ness; situation; inspiration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 电话:0351-7820613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618号    晋ICP备05007286号